影响增碳效果的因素
(1)增碳剂粒度的影响 增碳剂吸收率的高低取决于增碳剂溶解扩散速度和氧化损耗速度的综合作用。在一般情况下,增碳剂颗粒小,溶解速度快,损耗速度大;增碳剂颗粒大,溶解速度慢,损耗速度小。增碳剂粒度大小的选择与炉膛直径和容量有关。一般情况下,炉膛的直径和容量大,增碳剂的粒度要大一些;反之,增碳剂的粒度要小一些。
(2)增碳剂加入量的影响 在一定的温度和化学成分相同的条件下,铁液中碳的饱和浓度一定。在一定饱和度下,增碳剂加入量越多,溶解扩散所需时间就越长,相应损耗量就越大,吸收率就会降低。
(3)温度对增碳剂吸收率的影响 原则上铁液温度越高,越有利于增碳剂的吸收溶解,反之,增碳剂难以溶解,增碳剂吸收率降低。但是铁液温度过高时,增碳剂虽然更容易充分溶解,但是碳的烧损率会增加,终导致碳含量降低,增碳剂总体吸收率降低。一般铁液温度在1460~1550℃时,增碳剂吸收效率好。
(4)铁液搅拌对增碳剂吸收率的影响 搅拌有利于碳的溶解和扩散,避免增碳剂浮在铁液表面而被烧损。在增碳剂未完全溶解前,搅拌时间长,吸收率高。搅拌还可以减少增碳保温时间,使生产周期缩短,避免铁液中合金元素烧损。但搅拌时间过长,不仅对炉子的使用寿命有很大影响,而且在增碳剂溶解后,搅拌会加剧铁液中碳的损耗。因此,适宜的铁液搅拌时间应以保证增碳剂完全溶解为适宜。
(5)铁液化学成分对增碳剂吸收率的影响 当铁液中初始碳含量高时,在一定的溶解极限下,增碳剂的吸收速度慢,吸收量少,烧损相对较多,增碳剂吸收率低。当铁液初始碳含量较低时,情况相反。另外,铁液中硅和硫阻碍碳的吸收,降低增碳剂的吸收率;而锰元素有助于碳的吸收,提高增碳剂吸收率。就影响程度而言,硅大,锰次之,碳、硫影响较小。因此,实际生产过程中,应先增锰,再增碳,后增硅。
增碳剂一般指经过石墨化的增碳剂,在高温条件下,碳原子的排列呈石墨的微观形态,所以称之为石墨化。石墨化可以降低增碳剂中杂志的含量,提高增碳剂的碳含量,降低硫含量。
近年来,感应电炉用于熔炼铸铁已越来越多。通常,在感应电炉内仅靠加入金属炉料是不能确保铁液所需碳量的,必须补加增碳剂。为此,对于感应电炉,特别是中频感应电炉,添加增碳剂是熔炼操作的重要环节。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下感应电炉熔炼铸铁,使用增碳剂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1、增碳剂中未熔解微粒的石墨化作用
在熔化的铁液中,增碳剂除了有已溶入铁液的碳以外,还有残留的、未溶入的石墨形式的碳,并以粒状被卷入搅拌的液流之中。未熔解、粗大的石墨粒子,在通电时大部分悬浮在炉壁附近的铁液液面,一部分则附着在相当于搅拌死角的炉壁中部。此时,一旦通电停止,这些粗大的石墨粒子由于浮力,会被缓缓地悬浮出来。超出光学显微镜所能观察范围的极微小的粒子在石墨熔解的过程中,不但在通电时,即使在通电停止时都能悬浮在铁液之中。
据介绍,越是接近于构成共晶晶核的物质,即使所添加的石墨与共晶石墨的结晶度有些不同,与其他能够推断为形成石墨核心的物质相比较,势必祸合度要大些。从此观点出发,可以认为:悬浮的微细石墨粒子有利于生成石墨核心,可起到防止铸铁过冷和白口化的作用。
2、增碳剂粒度对增碳效果的影响
2.1增碳剂粒度对增碳时间的影响
增碳剂粒度是影响增碳剂熔入铁液的主要因素。用表1中成分大致相同而粒度有所不同的A,B,C增碳剂作增碳效果试验,其结果如图1所示。尽管经过15min后的增碳率是相同的,但达到90%增碳率的增碳时间则大有区别。使用未经粒度处理的C增碳剂要13min,除去微粉的A增碳剂要8 min,而除去微粉和粗粒的B增碳剂仅需6min。这说明增碳剂的粒度对增碳时间有较大的影响,混入微粉和粗粒都不好,尤其在微粉含量高时。
2.2增碳剂粒度对增碳剂的影响
日本的中江和望月两人,曾对于质量分数99.8%的C和质量分数0.023%的S,粒度分布如表2的增碳剂作过增碳量的试验,试验结果如图2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粒度偏于微粉的增碳剂E的增碳效果极差,粒度偏于粗的增碳剂G的增碳效果较好;而适当除去微粉和粗粒的增碳剂A的增碳效果好。
以上事实证实,为了提高增碳效果,对增碳剂应作除去微粉和粗粒的粒度处理。
石墨电极主要以石油焦、针状焦为原料,煤沥青做结合剂,经煅烧、配料、混捏、压型、焙烧、石墨化、机加工而制成,是在电弧炉中以电弧形式释放电能对炉料进行加热熔化的导体,根据其质量指标高低,可分为普通功率石墨电极、高功率石墨电极和超高功率石墨电极。
http://www.bdszfj.com